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视窗>>心理书籍>>正文
 
心理学推荐书目之——自我探索篇
2018-11-09 11:28  

《自我关怀的力量》【美】克里斯廷·内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7

我们都更容易关怀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却忽略了自己!

自我关怀是当今社会高压下人们共同缺少的一种心理能力。因为自尊、自我批评的主流地位,人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却不能同样善待自己。

作者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承认自己的苦难与不完美,并且关怀自己,爱自己。人非圣贤,总有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在坦然接受这一切后,我们才能重新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并能更加爱护他人。内夫博士通过许多经典的研究结果、个人经验、实用练习和幽默故事,让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转变不良的情绪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快乐、幸福和高效。

本书通过自我关怀、静观、共通人性的讲解与练习,帮大家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办法。学会自我关怀,也就掌握了反转生活的力量。

《自尊的六大支柱》【美】纳撒尼尔·布兰登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2

今日年代处的时代风云变幻,动荡不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锻造坚强的自我,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自身的能力价值。文化一统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生活中也就缺乏值得效仿的楷模,社会生活极少能激发起忠诚,“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已成为我们生活永恒的主题。

此时此刻,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将是何等的危险。在喧闹的世界中无法找寻的稳定必须在我们内心中创造出来,以低微的自尊感面对生活将使我们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伯恩斯情绪疗法》【美】戴维·伯恩斯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8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一些人人我们无法与其相处,不论是跋扈的上司,罗唆的同事,还是脾气暴躁的伴侣,与他们和谐相处都是一件困难切令人头疼的事。

作者是心理学家,对如何改善消极的情绪,如何改善与这些人的关系给出了科学而有意的建议和指导,让读者获得健康快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不能够改变别人,但是却能够改变自己。读者教我们正确的倾听情绪、理解和接纳他人,学会安抚,以及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

《情绪急救》【美】盖伊•温奇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拒绝带来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极度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绝帮助我们的人。

在这本亲切友好、可按步骤实施的图书中,执业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利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逐步深入的治疗方案。对于应对各种常见的麻烦,从对痛苦的强迫性反刍到极具破坏性的自卑,这些方案均立竿见影,简单便捷,且效果明显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美】贝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囊括了作者朱迪·S·贝克博士丰富的临床治疗、教学与督导经验,以及15年来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以清晰的笔触、明了的语言全面地展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内容,并辅以大量对话示例及明晰的图表。除此之外,关于行为激活、家庭作业、治疗关系及更多内容的介绍让《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变得更加无与伦比。无论你是一名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的学生,还是一位有经验的临床治疗师,这本书都值得从头到尾一读再读。

自卑与超越》【奥地利】阿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5-7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7

家,在主流的词典中,一直是温暖、爱和天堂的代名词,因为它承载了世界上两种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但事实上,如果亲密关系处理不当,家从幸福天堂变成人间地狱,绝不是危言耸听。

《为何家会伤人》便从这点出发,详述了不正确的亲密关系给家庭中的灾难、成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作者武志红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并在南方某报纸主持一个心理专栏,这本书便是专栏文章的精选。

该书自始至终都贯彻着一个核心观点: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如果他跟父母的关系是和谐健康的,他的人格便是健康的,他在处理人生各种关系时便倾向于尊重、宽容、信任、乐观,也容易得到爱和幸福。相反,如果“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关系扭曲,那么他的人生便会出现种种问题,并会通过他的新家将不幸传递下去。

为了使这种不幸更加直观,作者用了心理咨询实践中的30多个具体案例,个个触目惊心却又似曾相识。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