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视窗>>心理研究>>正文
 
督导与伦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化研讨会回顾
2017-05-10 14:45  

月21至23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湖北东方明见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办,美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发展学会(APA第29分会)协办的“督导与伦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化”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此次大会为期三天,是国内首次举办聚焦于 “督导与伦理”主题的专题会议,在全社会关注期待心理健康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促进心理健康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的专家、嘉宾、代表共226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有四位台湾心理辅导协会前任主席、美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发展学会连续三届的主席,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多位轮值主席悉数参会。

在三天会期内,海内外与会专家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大会共举办了《促进心理治疗专业技能发展》等11个特邀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展开了《网络咨询伦理》、《督导与专业化发展》两场专题论坛讨论,会议开设了8个晚间工作坊、会前会后工作坊各一个。会议接受《心理咨询实务研究与相关伦理》、《督导理论与实务相关研究》两个主题征文报告23个。海内外心理学界嘉宾与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化发展出谋献策,奉上一场高质量的行业盛宴。

大会开幕式现场

部分参会嘉宾(左起:陶勑恒、刘军、刘惠善、王文秀、贾晓明、钱铭怡、段昌明、江光荣、樊富珉、王智弘、桑志芹、王建平)在大会现场合影

Rodney K.Goodyear教授(左一)报告

心理治疗师如何成为专家?大量的刻意练习!

4月22日上午,美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发展学会(美国心理学会29分会)前任(2015届)主席Rodney K.Goodyear发表了《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therapy Expertise(促进心理治疗师向心理治疗专家迈进)》的主题报告,重点探讨了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水平是如何发展的,他提出,心理治疗的方法,从疗效的角度看几乎是没有差别的,绝大多数治疗效果差异是由治疗师个体层面的变量造成的;该报告还指出,绝大多数治疗师并不随着经验积累而进步,而表现更好的治疗师(也就是那批“超级心理医生”)会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刻意练习,实际上刻意练习能够帮助任何咨询师取得进步,强调了“刻意练习”对于心理治疗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性。

刻意练习的要求:

1、 为提高水平而聚焦的系统的努力,要长期坚持;

2、 需要一位教练/老师/导师的参与和指导;

3、 即时的、持续的反馈;

4、 连续改进并通过独自练习来巩固这些进步。

段昌明教授报告

为什么我们需要中国的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

美国堪萨斯大学段昌明教授在其报告《Culture and Psychotherapy: Why do we need Chinese psychotherapy theories and practice?(文化与心理治疗:为什么我们需要中国的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中指出了文化对心理治疗的潜在影响,强调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为中国及世界心理治疗作出贡献。报告的主要观点如下:

1、 许多西方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以“整体销售”的形式输入中国,我们在接收的同时可能并未考虑文化的适应性,应用未经检验的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可能存在风险。

2、 中美在心理疾病观、心理治疗目标等方面均存在文化差异,西方心理治疗理论是以个体主义为基础的,而中国人的自我是以他人及关系为中心的自我,中国人的价值观注重家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

3、 中国具有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应善用中国文化的智慧,推动世界心理治疗的发展。

Carol A. Falender教授(左二) 报告

全球视野下的临床督导:督导需要具备的技能及胜任力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Carol A. Falender教授在其报告《Clinical Supervision Through a Global Lens: Essential Skills and Competencies(全球视野下的临床督导:基本技能及胜任力)》中全面阐述了临床督导的定义、发展及现状,讨论了提高临床督导胜任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督导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活动,它建立在一种合作关系上,这种关系集助长性和评估性于一体的,并且会随着时间而扩展。督导的目标是提高被督导者的职业胜任力和实践的科学化,监控服务质量,保护公众以及为进入该行业把关。临床督导包括所有健康服务心理学家实施的督导,涉及的专业领域有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

2、 临床督导是一项独特的专业实践活动,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胜任力;

3、 有害的和不足的督导会对被督导者和当事人造成心理、情绪及(或)生理的伤害或创伤;

4、 无论在美国或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关于督导以及多元文化论和督导交融的培训都较为缺乏;

5、 有必要使用督导协议或合约;

6、 督导胜任力包括多元文化的胜任力。

Jeffrey Zimmerman博士(右一)报告

从伦理视角提高家庭冲突解决的胜任力

美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发展学会(APA 29分会)主席Jeff Zimmerman的报告:《为家庭带来和谐——从伦理上建立冲突解决的专业胜任力》中,从临床实践和现实生活的视角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咨询师通过学习调解及其他策略来帮助夫妻减少冲突、增强婚姻关系的重要性;二是帮助即将离异或已经离异的家庭建立和谐,以此避免由于家庭的破裂或离婚给孩子带来心理痛苦的重要性;三是技术提升、道德实践以及导师制的重要性。

报告的主要观点如下:

1.冲突会干扰人们照顾孩子的能力。

2.成年人不考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持续的卷入冲突中,就会陷入“冲突成瘾”之中。

3.虽然父母经常说他们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家里大人更关心的问题是谁来做决定,而不是孩子和孩子们在家庭中对于稳定、文明、善良和爱的需求。

4.父母关系不和谐,真正受伤害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本人,因为在“战争”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5.我们作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有重要的责任去帮助维护一个家庭的完整性。我们需要帮助夫妻去真正理解对方的经验。去真正地向对方表达共情(而不只是逻辑上的同意)。同时,我们需要教他们去真正表达理解和爱。这不是输或赢的两端,而是掺入了对方的观点、关心和需要。

6.有两套很有用的技术来处理家庭冲突,一是调解,二是父母共同养育。

Armand Cerbone博士(左一)报告

同性关系中的爱、欲、恋:污名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发展学会前任(2016届)主席Armand Cerbone在其报告《Love, desire and attachment in same-sex relationships: The effects of stigma(同性关系中的爱、欲、恋:污名的影响)》中,从中国文化的阴阳概念角度讨论了性少数群体的去病化问题,强调性少数者的心理问题并非是由于性取向本身造成,而更多是受社会污名的重大影响产生。报告的主要观点如下:

1、 在同性恋从心理疾病中剔除许多年后,许多咨询师仍视同性恋为疾病,即使不是病,也次于同性恋;

2、 许多研究表明:性少数群体比异性恋群体有更高的心理疾病患病率,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同性恋如何建立并维持长期亲密关系;

3、 同性恋与同性关系仍然被家庭、社会和专业工作者污名化;

4、 污名和小众压力才是危害心理健康的原因,而不是同性恋本身;

5、 与性少数群体工作应使用同性恋肯定性疗法。

萧文教授 报告

咨询督导与咨询效能:咨询专业化愿景

台湾暨南大学萧文在其报告《咨询督导与咨询效能:咨询专业化愿景》中,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分享了他对心理咨询的新思考,思考新时代、新环境对当事人的影响,更理解当代的当事人,提供“客制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报告的主要观点如下:

1、 社会流动造就无法预测的当事人;

2、 提供客制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变成当事人的Google,帮助当事人去诉说;

3、 介绍多元模式的心理治疗;

4、 绝对的个案,相对的咨询

陈向一教授 报告

家庭治疗的伦理议题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陈向一教授的报告《家庭治疗的伦理议题》首先从东西方哲学角度讨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意义,之后从婚姻与家庭治疗的角度探讨了心理治疗中的部分伦理议题。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西方“人文精神”突出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工具理性;

2、 东亚人整体辩证的思维,追求和谐与中庸行为特点,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大一统世界观,中庸即是“切中伦常”;

3、 咨询专业的伦理:咨询师在专业助人工作中,依据个人的哲学理念与价值观,助人专业伦理守则,服务机构的规定,当事人的福祉,以及社会的规范作出合理公正道德抉择的系统性方式;

4、 根据精神卫生法,如何界定婚姻和家庭治疗,应在何种场所做,由谁来做;

5、 注册系统的伦理投诉判定程序;

6、 婚姻与家庭治疗保密具有特殊性。

钱铭怡教授 报告

中国大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的实践与发展:中国心理学会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努力

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中国大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的实践与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了向职业化迈进的进程,但在培训与管理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

2、经过中国心理学会三到四年的努力,相关的注册标准及道德准则于1993年在中国心理学会的专业刊物《心理学报》上发表,同一期心理学报还发表了关于心理测验使用的相关规定和伦理规范,这是与心理学相关的伦理规范第一次在中国大陆正式发表;

3、1999年,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要求,同时依据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在1993年发表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中国心理学会再次提出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者道德准则》和《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者注册资格的规定》;

4、中国心理学会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努力间接促成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国家卫生部在卫生专业技术系列中设置了心理治疗师的职称;

5、2014年7月29日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成为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此工作委员会是注册系统的领导机构;

7、 中国心理学会根据中国国情及实施可能性制定了临床与咨询伦理工作守则;

8、 从2007年开始,注册系统多次举办伦理宣传及相关培训,努力推进伦理的学习;

9、 2015年伦理分委会启动对第一版伦理守则的修订,于2017年送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审查。

王文秀教授 报告

督导培训与咨询效能:从咨询到督导

台湾清华大学王文秀教授所做的主题报告《督导培训与咨询效能》从咨询培训讲到督导培训,介绍了台湾及大陆的督导培训现状以及督导如何强化了咨询效能,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咨询是有效的;

2、 介绍了台湾专业学会的督导认证制度;

3、 介绍了台湾与大陆的督导培训现状;

4、 若督导专业能更稳定成熟的发展,咨询之进展也更能稳稳前行

樊富珉教授 报告

各国团体咨询的伦理分析

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做主题报告:《不同国家团体咨询与治疗专业机构伦理守则及对我国团体伦理制定的启示》。该报告分析了国际上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学会和学术机构所制定的团体伦理守则和工作者原则,旨在为我国团体心理咨询与团体治疗伦理守则的制定提出框架和参考。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1991年,国内第一次专业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开班;2016年,我国第一部团体咨询伦理守则开始编制;

2、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团体治疗与个体治疗同样有效,同时,治疗性团体在效果、适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其优势;

3、团体领导者需具备满足:对于自身的觉察、咨询师所受培训的要求、保持自身健康的状态下工作、对多元性的觉察、保持督导等等的要求和能力;

4、介绍了团体领导者与团体成员、机构、公众及非临床性质的来访者的关系;

5、介绍了团体伦理问题的处理流程;

6、团体实务的基本原则:自主、受益、无害、诚信、公正;

7、团体伦理守则与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贾晓明教授 报告

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的伦理议题

北京理工大学贾晓明教授做做了题为《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的伦理议题》,该报告以研究调查结果为依据,讨论了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的伦理议题,主要讨论的议题包括:

1、透过社交媒体呈现的咨询师专业胜任力议题;

2、因社交媒体带来的多重关系,例如显性的咨询双方在非咨询性质的同一微信中,隐性的非屏蔽的社交媒体相互访问等;

3、咨询师对使用社交媒体空间的安全性、保密性的告知、遵守,以及出现问题的处理等;

4、咨询师在自我社交媒体中呈现的信息内容以及开放范围的伦理议题;

5、其他相关议题。

本次大会还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了“网络咨询伦理”和“督导与专业化发展”两个专题论坛。

网络咨询伦理专题论坛:钱铭怡、徐凯文、贾晓明、王智弘、段昌明、陈向一、施琪嘉

督导与专业化发展专题论坛:江光荣、王建平、王文秀、钟思嘉、桑志芹、张海音、蔡振宗

(左起)王文秀、钟思嘉、江光荣、萧文、王智弘在大会现场

大会的征文报告部分,23位征文作者与众参会代表及嘉宾做研究报告,征文报告共包括了两大主题:心理咨询实务研究与相关伦理、督导理论与实务相关研究。

蔡振宗副教授 报告

参会代表做征文报告

外籍参会代表在大会现场

会议嘉宾在大会现场

第一期注册督导师班学员合影

大会志愿者合影

大会执行主席贾晓明教授 致闭幕词

大会结束之际,贾晓明教授致大会闭幕词,宣布此次大会为“胜利的大会”,“圆满的大会”,大会致此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为推动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规范化及专业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会部分报告视频将陆续推送

敬请期待!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