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服务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项目>>心理自助服务>>正文
 
抑郁相关专题讨论
2014-09-09 09:17  

【转自知乎】从张国荣到罗宾 · 威廉姆斯,公众人物的抑郁发作一次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抑郁症上。作为世界第五大疾病,它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并不遥远,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治疗它的有效手段有哪些?抑郁症与抑郁情绪可以预防或避免吗? 

点击【知乎圆桌】 获取更多信息


一、抑郁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会演化出这样的生理机制?

回答一:

答案只针对抑郁情绪,不针对抑郁症。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本质上是有差异的。

 

抑郁情绪不是确定的一种情绪。自我报告法得到的数据中,抑郁(depressed)情绪在不同的被试间报告的有明显差异,部分被试认为与呆滞(dull)情绪更接近,部分被试则认为与不愉快(unpleasant)情绪更接近。熟悉情绪周环模型(Russell,1980)的朋友应该可以发现,呆滞和不愉快在情绪二维空间内分别近似代表了低唤醒和低效价的坐标点。也就是说,事实上,每个人所体验到的抑郁情绪,除了低唤醒和低效价的特点是相似的,具体的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也就是核心情感,core affect)都是有区别的

 

抑郁情绪所对应的一簇核心情感,相似之处在于,降低生理活动的强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胃肠等器官蠕动减慢),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较难保持长时间有意注意,降低杏仁核等的活动强度),降低可能的活动性水平(骨骼肌松弛,不利环境线索的无意注意增加),每个人体验到的抑郁情绪都会由其中的几种反应组成。

 

而这些生理机制的进化心理学的原因,也可以在其他动物的身上找到类似的机制,比如熊的冬眠和虎豹等在可能追击不到猎物时候主动降低步幅和频率。所以,低唤醒、低效价的核心情感都是为1)应对食物短缺等环境事件2)以降低消耗为代价3)增加存活时间和下次猎取食物机会的生理状态。而在人类的物质资源逐渐丰富时,这种以降低消耗为代价的生理状态没有足够的必需性,所以会认为这些核心情感是消极的、负性的,根据不同的环境线索和反应策略,将这些核心情感赋予了不同的情绪概念:压抑、厌倦、沮丧、颓废、无聊还有抑郁

 

可以进一步尝试。即使在没有任何负性事件,保持三天不进食,我们也会出现类似于抑郁情绪的表现。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长时间节食,保持一周的持续卧床,高专注、重体力劳动之后的休息期,长时间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等等。所以应对抑郁情绪也非常简单,保持足够的能量摄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工作强度和休息频率,有基本的社交

 

抑郁情绪是不会让人自杀的,只是短时间内处于的一种状态,出现之后也不要担忧,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很快的走出来。

回答二:

抑郁症成因的假说之一:

有一些很初步的研究提出一种可能,导致现代人爆发临床抑郁症(clinical depression)的生理机制,也让某些人能特别专注持久地考虑问题,所以它是一种可遗传的 genotype 或者 trait。在古代环境下是有生存优势的特质,在进化过程中渐渐蔓延,但是人类生存环境在过去两百年里巨变,这个 trait 放到现代生活环境里就诱发出临床抑郁症了。

注意,这并不是说已经发现了让人得抑郁症或有强化思考分析能力的记忆,只是可能有。

对此类研究的报道:
The Evolution of Depression
Depression's Evolutionary Roots

提出不等于证明,姑且一看。

 

 

回答三:

1.抑郁和抑郁症
 

  • 近年在医学领域以及心理学领域对抑郁症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对抑郁症的严格界定为抑郁症的诊断带来了极大方便,但与此同时也忽略了那些有抑郁症状但没有达到I临界水平的人群,这一群体我们称之为抑郁倾向者

  • 抑郁是一个线性变化的阶段状态,抑郁倾向者处于较恶劣的心境当中,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会使人感觉身边的事物被这种情绪笼罩,这种认识方式,会使人更容易进入更为抑郁的心境。所以抑郁倾向者极易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症,成为易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显示,2634名中学生被试中,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人数为1115人,占42.3%;其中男生513人(19.48%),女生602人(22.86%)。在1115例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中,轻度为38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6%;中度为404人,占15.3%;重度327人,占12.4%。

2.抑郁的生理学基础
伴随抑郁情绪会产生生理变化,抑郁与相关的生理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 内分泌系统遍布全身各处,所产生的激素随着循环系统可以到达人体的任何部位,内分泌的变化可导致人抑郁状态的产生,首先就是乙酰胆碱(Ach),脑内Ach水平过高会引起抑郁症,促进恐惧性记忆,而过低又会引起狂躁;胆碱能与单胺类之间的不平衡也会诱发负性情绪。 

Flinder Sensitive Line(FSL)大鼠和Wistar Kyoto(WKY)大鼠是两种常用于建立成年抑郁症的遗传动物模型,其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为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这两类大鼠具有或部分具有 单胺能神经系统(zh.wikipedia.org/zh-tw/)和 HPA轴(zh.wikipedia.org/wiki/H)活动的改变
单胺类激素树如下链接: upload.wikimedia.org/wi




 

  • 由此引出关于抑郁症的三个假说。
     

1)单胺假说
本假说最初发现于药理学实验:也即能提高突触间隙单胺类浓度或其功能的药物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基本内容有:
a.NE,DA,5-HT功能下降导致抑郁(前额叶DA功能不足);
b.NE,DA功能增强导致躁狂;
c.单胺功能改变可能由于合成或储存障碍,降解增加或受体功能改变;
d.耗竭单胺或影响合成的药物引起抑郁症。
 

2)受体假说
研究发现,抗抑郁药能快速调节单胺类递质信号转导,而导致在治疗开始的几小时后突触中单胺类物质尤其是NE和5-HT浓度的急剧增加,但是,这些药物的起效却要滞后数周,而“单胺类递质假说”对药物的这种快速调节作用与用药数周后产生临床疗效之间的矛盾难以做出合理解释。
于是,研究者发现抗抑郁效应与受体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a.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Sulser(1978)推测抑郁症是由于脑内NE功能长期降低而使B受体产生代偿性、敏感性增高。突触后B受体超敏又可反馈突触前受体超敏,引起NE生成释放减少。

故抑郁症患者发病机制之一是突触后B受体超敏,反馈使突触前受体超敏,导致抑制NE的生成和释放、突触间隙NE数量下降,出现抑郁症。
b.5-羟色胺受体:
①5一HT 之间功能相互拮抗,且受体激动剂能达到5-HT 受体拮抗的效果,如激动5-HT 受体能抗抑郁,拮抗5-HT 受体也能抗抑郁。
②5一HT 受体功能不平衡导致抑郁。
③ 突触前5-HT自身受体功能亢进导致抑郁。
c.多巴胺受体:
最近有人提出抑郁症发病与DA关联的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中脑边缘系统DA功能失调,另一种认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多巴胺D 受体功能低下。目前,认为多巴胺在抑郁症时是与其他递质起协同作用。

3)神经肽类假说
神经肽(neuropeptide,NP) P是近来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包括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等。
 

动物实验提示,持续阻断神经激肽1(NKl)受体能增加大鼠海马5一HT的传递;抑郁症患者血浆S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其对抗抑郁药高反应预示疗效较好。

NPY与应激有关,抑郁症患者有中枢NPY信号系统受损,研究发现单相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NPY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 神经系统是人类行为的指挥中心,大脑的某些区域,包括额中回、丘脑、眶额叶皮质等可能与重性抑郁患者的症状相关。连结基底节和前额叶皮质的是调节情绪的通路,其功能性或结构性的受损会影响情绪、认知过程和运动功能。

     

  • 年龄。以近年较为热门的早发性抑郁为例说明年龄对抑郁的重要影响。 

儿童期和青春期是单胺能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单胺能系统参与调节中枢神
经系统的发育及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近来受到了格外关注。研究表明,哺乳动物情绪相关脑区 单胺能神经突触和受体过量产生,而后在青少年期经历发展性消除。

结论:时间是早发性抑郁研究的关键模型,也即:发病年龄是影响抑郁症状、药物治疗和生理反应的重要因素。

3.抑郁与性别的关系(这怎么说也算是生理上的差别啊~)
有研究者从青少年压力大小的性别差异、男孩女孩应对压力的方式上的差异、以及他们易受不同类型的压力影响的程度来进行解释。

  • 首先,已有研究验证,青春期中的压力和抑郁之间存在联系,体验到更多压力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男孩相比,发育期中身体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在青春期早期,这可能会给女孩造成更大的压力;同男孩相比,女孩很可能比男孩经历更多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另外,同男生相比,女孩在儿童期受到性虐待的可能性电要大得多,而且这是也是导致青春期抑郁的危险因素(Cutler&Nolen—Hoeksema,1991)。
     

  • 其次,有研究表明,同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通过将她们的感受藏在心里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而男孩的反应则更可能让自己不再去想它们,或者是通过攻击行为,以及滥用酒精制品和药物,来将他们的感受表现于外。因此,即使是在遇到相同大小的压力的时候,女孩更可能通过使她们变得抑郁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压力。这可能能够解释男孩更多表现出外部障碍,而女孩则表现出更多的内部障碍。
     

  • 最后,女孩一般对人际关系更为看重,也更为敏感。Frank认为,在激素水平上出现的性别差异,既促使女性在她们同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也使得她们由于人际荚系方面的困扰和难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变得更为脆弱。研究表明。同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由于家庭矛盾或同龄人之间的问题发展出情绪问题。 

1. 荷尔蒙和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是导致青春期女性抑郁比例增高的重要因素。在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上女孩比男孩更早一些。青春期男孩更多的是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而女孩则是雌激素和孕酮激素急剧增加。因此,男性和女性在激素分泌上的差异被看作是引起抑郁比例的性别差异的潜在因素。

2.男性和女性关于抑郁的 基因方面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基因会导致更多青春期的女生产生抑郁情绪。并且在抑郁方面,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遗传的影响到,因而,男性和女性从父母那里遗
传了相同导塑抑郁的遗传倾向性,但是这种倾向性在女孩身上更可能表现出来。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