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视窗>>心理书籍>>正文
 
如果你对心理学和自我成长感兴趣,中心推荐以下书目供阅读选择
2020-06-22 10:16  



《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该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推荐理由:

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经典理论与新近研究成果的完美结合,它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阅读心得: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作,它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前言,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快感。

金句摘要:

要领略心理学的独特性和统一性,你必须考虑心理学家们界定这一领域的方式,以及他们从事研究与实践的目的。

许多心理学家寻找下面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什么是人性?心理学通过着眼于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过程以及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力量来回答这个问题。有鉴于此,我们把心理学(psychology)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智(mind)过程的科学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部分:科学,行为,个体,以及心智。


《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



内容简介: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推荐理由: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了解社会心理学,也就是了解社会中的人。

阅读心得:

不得不说,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有着独特而不同的视角,从这个社会性角度上看,心理学脱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从关注自身转向了关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让我们了解自己思维的荒谬之处,以期我们变得更理性、更贴近现实,

金句摘要:

关于如何避免破坏性的争吵和怎么进行建设性的争吵,不要:①过早道歉。②回避争论,保持沉默,或者夺门而去。③利用你对别人的了解而攻击对方的缺点。④引入无关的话题。⑤当厌恶时假装同意。⑥告诉对方他或她自己的感受。⑦通过指责对方所看重的东西,含沙射影地攻击对方。⑧威胁对方的安全。

要:①私下争吵,远离孩子。②清晰界定问题,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观点。③抛开你积极或消极的感受。④接受对自己行为的反馈。⑤澄清哪些你同意,而哪些不同意,以及你们彼此最关心的问题。⑥提问以帮助对方表达其观点。⑦等待对方自然地平静下来,不要报复。⑧提供让双方都满意的建议。

 

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戈尔茨坦

内容简介:


还没有人能像E. Bruce Goldstein博士这样,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本书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基础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知觉、注意、记忆、知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以及逻辑和决策过程等领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将各种经典实验范式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全面呈现了认知心理学这一充满魅力的学科。

本书尤其强调将所学与现实生活及切身体验联系起来,精心设计了诸多环节:

  •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开启各章的论述。

  • 40多个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让读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 27个“研究方法”专栏,强调认知心理学研究采用的精巧方法。

  • 在“思考”部分介绍与各章相关的前沿研究或者存在争议的研究。

  • 更有“测一测”与“想一想”的问题,帮助读者回顾并进一步思考所学内容。

  • 在“知识扩展”部分介绍更多有趣的研究课题。

书中丰富精彩的实例、插图以及神经心理学案例将大大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让认知研究回归日常生活,让读者从此爱上认知心理学。

推荐理由:

《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第3版)》是美国学校中 一本认知心理学教材,广受读者喜爱!堪称非常有趣、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认知心理学教材!它将一举击破读者认为认知心理学太过理论化、抽象化、难以理解的印象,让认知心理学真正从枯燥的实验室中走出来,回归日常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领略认知心理学迷人的魅力!

全方位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与前沿动态,让每一个拥有探索之心的人,都能在更开阔的视野中,见证非凡的奇迹!

阅读心得:

以前经常听到大人评价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简单的理解,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如今,比较系统的读完这本书后,心智就是我们的认知。那认知是什么,它包括了我们的知觉、注意、记忆、知识和思维。这每一个组成都离不开我们的大脑,所以,保护好大脑很重要,以防止出现认知障碍。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如同科学刊物,很严谨。每个结论和观点都是由实验佐证的,所以看这本书如同在看一个个科学实验,对于已远离学生时代的我,更吸引的便是有关记忆的内容。

记忆是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关于短时记忆,它的容量为4-9个字符,也许我们的座机号码为何在9位数以内,有这个原因。那么我们的手机号码又是怎么被记忆的呢,因为我们运用了组织法,把它给分别进行了一个组织模块化,方便了我们的记忆。

关于记忆,作者建议我们要避免“学习错觉”。阅读的流利并不代表对材料的熟悉;简单化的标记,也并不是就会在记忆里留下印象。所以思考很重要,只有思考赋予精细化,才会有所记忆。记忆并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锻炼;只有经常锻炼,我们才不会抱怨自己记忆越来越差,但是记忆如同一间房子,别让无关的信息充满这个房间,而让美好独居门外。

金句摘要:

吉米·G.患有科尔萨科夫综合征,这种病的病因是长期缺乏维生素B1,一般由慢性酒精中毒导致。这种病症导致额叶和颞叶的一部分区域受损,从而对记忆造成严重且持久的损伤。吉米·G.的记忆损伤引起了顺行性遗忘症,即难以接收或保持新知识。他无法认出刚刚见过的人,无法完整地阅读书中的故事,无法走到街角的药店,也无法解决一些需要花费时间的问题。吉米同时也患有逆行性遗忘症,即对过往经历的遗忘。吉米的问题和第5章中克莱夫·韦尔林的问题很相似。韦尔林忘记了大部分的过去经历,并且也无法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因此,他的现实生活只包括很久以前的一小部分记忆和最近30—60秒内发生的事情。吉米·G.和克莱夫·韦尔林所患的疾病揭示了对过往事件的记忆能力的重要性。

发展心理学》【美】谢弗

内容简介: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九版)》自2005年在中国翻译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广大读者的推崇和喜爱。为了紧跟世界发展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脚步,此次引进2014年问世的第九版,以慰读者渴求新知之心,以馈读者支持关爱之情。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九版)》介绍了从产前发育一直到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系统阐述了关于生理、认知、智力、语言、情绪、人格、性别角色意识以及社会性等重要发展领域的各种理论观点和重要研究。第九版更是从家庭以及社会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发展的背景对儿童心理的重要影响。本书以其生动详尽的内容、对读者的疑问和关注点的精确把握、可供读者检验学习效果并激发思考的练习题目,成为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发展心理学教材。

推荐理由:

一位先哲相信,人生最伟大的探险就是对内在世界的探索。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无数次地问自己: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在许多地方我和周围的人如此相似,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如此不同?

独特的遗传基因、特殊的生活经历、相似或迥然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如何交织在一起?又如何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个体?

如果你将为人父母,你又会对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兴趣:怎样才能实现最优的发展目标?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怎样让孩子过得健康快乐?

这些问题,你可能尝试过种种解释,也可能有过种种困惑,而心理学家们则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的心灵奥秘和发展轨迹。

阅读心得:

翻译质量相当高!而且最有特色的是这本书不是按照年龄阶段编排的,而是按照情绪、认知、自我概念、语言等等具体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编写的,特别有利于加深对各个主题的理解。课后题还真是颇有难度,到底学没学透,一测便知。

金句摘要:

发展主题在情绪发展、气质和依恋中的应用我(KatherineKipp)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蕾儿和黛比。黛比刚生下来就被诊断出患有重病,需要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蕾儿则待在我身边,几天后同我一起出院回家。她特别可爱,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宝宝。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感到新奇和快乐,我一刻都不愿意离开她。刚出生几天她就会嘟起她的小嘴,我当时想,这一定说明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黛比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我每周都去看她。我得开一个半小时的车才能赶到医院。把蕾儿留给我母亲照看而自己去看黛比让我很难受,因为我特别喜欢蕾儿,不愿意和她分离。来到医院,我得像要去做手术那样擦洗手臂,穿上消过毒的白大褂。然后与她待上个把小时。最初,我只能望着待在保育箱里的她,后来总算能把她抱在怀里了,然而我心里却忐忑不安,我觉得她十分陌生。同蕾儿不一样,我觉得自己不是很喜欢她。我怀疑自己无法像爱蕾儿那样爱她,同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但当把她接回家后不到一周,我发现自己同样喜欢上了她。就像对蕾儿一样,我对她有了深深的感情,不愿意与她分离。初为人母,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能这么关爱这对神奇的宝宝。她们最初是如此的不同,但我两个都爱。那时我还是一个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学生,知道自己在体验发展学者所指的情感联结。但是亲身体验到这种强烈的感情对我理解这个术语有全新的帮助。

 

《人格心理学》【美】伯格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等六种人格理论流派,对有关人格的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融入了丰富的生活案例,并穿插一些新闻报道和相关自测题,帮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广受读者青睐的人格心理学经典畅销教材。它围绕六大人格理论流派,进行了全面、系统、精辟的介绍与评价,并梳理了支持各流派观点的大量实证研究项目。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穿插了众多著名理论家的生平故事与摘自新闻报道的有趣议题,强调运用人格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提供了13个经典的人格测验。 阅读本书,读者不但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更将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阅读心得:

条理很清晰,按照理论介绍、实际应用、评价方式与相关研究的模式介绍了六大主要流派,并注重理论之间的比较和互补,时不时进行回顾,整合做得蛮好,而且语言流畅,态度平和中立,这一点比较难得。

金句摘要: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这个简单定义的几个要点需进一步说明。请注意,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在这里,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审查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我们预期,今天活泼开朗的人,明天也是活泼开朗的。在工作中喜欢竞争的人,在体育运动中很可能也喜欢竞争。当我们说“这就像是她干的事情”、“他就是他”的时候,就是在承认这种性格上的稳定性。当然,这不等于说,一个外向的人无论在什么时间、也无论是在庄重场合还是在晚会上都兴高采烈、情绪高涨。它也不等于说人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只要人格是存在的,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分为三个章节:过失心理学、梦、精神病症通论。其中过失心理学引出了关于潜意识、欲望的论述,从而引出了第二部分的梦的解析。再之后,通过前面两章对内心的潜意识和欲望剖析的铺垫,进一步分析者两者与精神病之间的关系。

推荐理由:

有人断言,对人类最有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是:社会学领域的马克思,精神领域的弗洛依德,和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从实践出发,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精神分析体系,同时将这个体系深入到了一定程度,在我看来,这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定理一样具有难度,理应受到人们的敬仰。

阅读心得:

这本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精神分析认为,欲望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的作用,而这些欲望以潜意识的形式隐藏在内心深处。因此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分析自我,知道内心深处的自己在想什么。这不仅是防止自己精神异常,更是听从内心深处想法的过程。

金句摘要

凡是属于潜意识里的病源都必须进入意识之中,即患者所有缺失的记忆都必须补充完整。首先是某种精神历程在常态下无法完全进行,致使不能引起意识;于是症候即成为这种未完结的精神历程的替代物。患者必然是曾竭力阻止有关的精神历程侵入意识里,其结果成为了潜意识的,而潜意识具有了形成症候的力量。在进行分析治疗时,这股强大的力量再度活动起来,阻止着化潜意识为意识的企图。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抗拒方式。而因抗拒作用得以呈现的病态历程,则称为“压抑”。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贝克

 

 

内容简介: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得到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囊括了作者丰富的临床治疗、教学与督导经验,以及15年来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本书以清晰的笔触、明了的语言全面地展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内容,并辅以大量对话示例及明晰的图表。除此之外,关于行为激活、家庭作业、治疗关系及更多内容的介绍让本书变得更加无与伦比。无论你是一名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的学生,还是一位有经验的临床治疗师,这本书都值得从头到尾一读再读。

推荐理由: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除了保留了第一版有关CBT的基本内容以外,更呈现了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理论创新与治疗实践进展。和第一版一样,第二版定将在国际上广受赞誉。它的写作风格简明清晰而又引人入胜,而且提供了许多临床实践建议,并分享了大量的治疗片段示例。它对于每一个想成为CBT专家的人来说都是真正重要的一本书。

阅读心得:

贝克的这本操作性很强的治疗指南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它介绍了成为优秀的CBT治疗师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教给了人们非常棒的治疗技巧以及敏感性。这是训练所有心理健康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一本杰出的基础教材,在基础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或是成人精神疾病等课程中,都会需要这样一本教材。书中介绍了大量的案例,不但清楚地阐释了CBT的治疗原则,也呈现了其治疗过程。那些更详细的案例则可以帮助CBT新人理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何运用具体的方法。

金句摘要:

为了改进你的个案概念化,跟进治疗会谈中涉及的内容,以及计划之后的会谈,你需要在会谈中做记录(见图7.4),并获取一份患者笔记的副本。记录讨论的问题,功能不良的思维和信念(逐字地,以及患者最初对它们的相信程度),会谈中进行的干预,最新重建的想法和信念(以及患者对它们的相信程度),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及之后会谈议程的主题是很有用的。即使是有经验的治疗师也很难不做笔记而把所有这些重要的内容完全记住。

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温尼科特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基于作者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所做的系列广播节目,而该节目帮助了英国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情绪世界,更好地建立母婴养育关系。尤其重要的是,作者以一种共情、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育儿工作,并且由衷地欣赏和肯定父母们的天性潜质,这无疑也是对父母育儿的极大支持。

推荐理由:

温尼科特一生接待治疗过近6万个母婴及家庭,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心理大师,在心理治疗领域他对后人理解和认识婴儿和儿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BBC广播公司请他做的一系列给家庭的讲座的精选文集。 这本书尤其适合父母或准父母阅读。读者可以看到“乳房哺乳”“断奶”“独生子女与多子女的利弊”“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等主题,对育儿过程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对于各个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如社会工作者、幼儿园老师、中小学老师、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都很有必要了解温尼科特的理论思想,以了解人类心理的早期成长过程,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阅读心得:

这本书的阅读难度为5,基本都是通俗的大白话,字里行间都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像冬日里暖暖的阳光撒落在心间的感觉。这该是一个如何聪明、热情、有趣的人啊,如果不是对生活充满了爱,不是自己的人生十分丰盈,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呢?看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有趣,看见很多曾奇峰、武志红、丛飞从等心理咨询师的影子,精神分析的知识汪洋中有温尼科特这样的闪闪发光的人,真是一件特别心之向往的事。

金句摘要:

1.母爱中含有恨的成分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离开父母,走向独立,相望江湖。

2.爸爸的作用,首先抱持妈妈,然后帮助孩子走出母婴关系、建立规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3.对于世界来说你是一个人,对于某个人来说你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婴儿这回事,只有母婴关系。婴儿是没有办法单独存活这个世界,在婴儿的附近你总能看见一个在照顾她的妈妈。

4.妈妈看见过宝宝满足快乐的模样,更能接受TA不满足时的聒噪和饥渴;宝宝得到全神贯注的母爱,能有机会发展延迟满足的能力。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维吉尼亚·萨提亚

 

 

内容简介: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是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的专业用书,更是每个渴望家庭和谐、自身成长的人的必读书籍。本书出版即销售逾70万册,被翻译成12种语言出版。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涵盖了她的信念系统、对改变的洞察性方法,以及她三十多年工作在家庭治疗前沿发展出的强有力的干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对雕塑和“生存姿态”、隐喻、个性部分舞会,以及家庭重塑的治疗性使用。我们探索了“交互”的成分,以及自我曼陀罗中的众多元素,这些元素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并对其做出回应。我们也会读到关于学习(转化)彼此间互动的方式。

像其他的萨提亚著作一样,《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也是一本关于人类尊严和力量的书。与其他萨提亚家庭治疗书籍不同的是,它提供了对萨提亚工作各个主要方面的坚实基础和详尽描述。它全面、广泛的范围和样例对于学生和有经验的从业者都极具吸引力。

推荐理由: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享誉世界的家庭治疗大师,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开创者。萨提亚本人的作品有:《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实录》《沉思冥想》《与人联结》《尊重自己》《心的面貌》。

当今家庭治疗专家约翰·贝曼、蔡敏莉作序推荐。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学会基金会授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1994年度的萨提亚教育和研究奖。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学会基金会授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1994年度的萨提亚教育和研究奖。 本书虽然每一章都有清晰的标题,理论与实务的论述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但是仍然可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第1个部分是从第1章到第六章,主要涵盖的是理论基础部分,详细探讨了包括基本三角关系、常见的四种应对姿态、表里一致性等重要的治疗理念;第二部分则是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通过重点描述例如个性部分舞会技术、家庭重塑技术等实用性的家庭治疗方法,让读者在理论的基础上拥有实践技术的支持;而本书的第十三章成为独立的第三部分,以三位弟子缅怀追忆的形式,记述了萨提亚的生平和她未尽事业的发展。

阅读心得:

萨提亚女士治疗的核心要素与疾病模式的治疗核心要素正好相反,与现在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改变和实现改变,只有未被挖掘和利用好的能量,没有没用的能量。

金句摘要:

我们总是在自己以及整个世界面前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代价就是这些标签让我们失去了对自己身份的关注。例如,在一个家庭中,成年男性和女性被贴上了丈夫和妻子的标签。而一旦他们有了孩子,他们又增加了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这些定义往往会导致个性变得模糊,而让我们将注意的重点放在了所扮演的角色上。角色变成了身份,而个人的独特性却渐渐消失了。由此,人们通过他们的角色来证明自己,有时甚至会忽略掉自身特有的想法和兴趣。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9个难题:从羞耻到勇气杰罗姆·S.甘斯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团体心理治疗的无可比拟的书,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对团体治疗师产生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开展个体治疗的治疗师也会从中受益。甘斯博士描述了团体治疗的普遍困境,即治疗师感到困惑和沮丧的情况。他没有因此而成为一个“困难来访者”,而是审视自己的个人经历,这正是治疗师的本质。他的诚实和勇气着实鼓舞人心。

本书所深入探讨的9个主题,均为团体治疗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基于作者40多年的研究,本书从精神动力取向出发,尤其关注反移情作用。

每篇文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作者写这个主题的原因,这些文章记录了作者在工作中对于相应难题的实践体验,同时也梳理了相关理论知识,引人入胜,富有治疗性价值。来自实践的经验是源于但高于理论知识的。作者始终都坚信,临床医师的*行为准则应该始终围绕理解个体和团体患者的需求,而不是某种特定的理论。然而,与此同时,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应该熟悉所有的理论,并有能力在需要的情况下运用理论。

这9个难题包括:羞耻、敌意、团体与个体心理治疗相结合产生的问题、金钱、间接沟通、困难来访者、沉默、缺席、勇气

推荐理由: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推荐,樊富珉、徐勇联合推荐,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协会(AGPA)院士集40年经验之作,团体带领者必读书目。

阅读心得:

在帮助那些有共同发展课题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时,团体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这已经成为专业助人工作者的共识。相比个别服务而言,团体的效果更好,因为它和人们真实生活情景非常贴近,就像一个生活的实验室,在团体中学习到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了的情感与认知更容易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掌握团体咨询的技能就像掌握个体咨询的技能一样,是基本的,必须的,必要的,必备的。

金句摘要: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我的治疗取向就从提供恰到好处的挫折演变成尽量提供一种最优的回应。其他基本理念还包括:真相使人自由;年龄的增长并不定能带来智慧,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智慧;在人际关系中没有绝对客观的事实;自我反省能令人振作,也会使人痛苦;人们通常已经做到他们力所角及的最好了;大部分时候,一个寻求帮助的人会靠近具有能力且愿意尊重他、理解他的人;在绝大部分治疗中,患者已经竭尽全力了;最后,作为治疗师,努力去理解、陪伴他人的決心比真正洞察他人、正确与否更为重要。

《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内容简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石,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动机与人格》续篇——《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独创新颖又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动机理论为支撑,对人类本质进行了更全面、更精彩的设想,证明人类具有爱的能力、高尚的品质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追求最高的价值观和愿望。

在《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中,马斯洛结合多年搜集的临床资料,以满怀激情、精辟入里的文字,通过对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的探讨,展现促进、保持并恢复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推荐理由:

如果说《动机与人格》在探讨如何满足人的匮乏性需要,以便能避免疾病;那么《需要与成长》则关注如何满足人的成长性需要,以便能积极促进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与成长》比《动机与人格》更大胆、更深远。

在本书中,马斯洛探讨了《动机与人格》未能深究的内容,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高峰体验、存在性认知、存在性价值、选择等。这几个概念紧密联系:由成长性需要驱动的人有可能自我实现,他们有机会经历个人与客观世界同一的高峰体验,正是这种高峰体验使得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更直接,由此个体对于现实的认知更真实,做出的选择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马斯洛在《需要与成长》中关注成长是如何发生的,关注成长如何持续,关注自我实现者(即人类中优秀的选择者)的选择对于普通人(不太会选择)的指导意义,从而引领我们整体人类向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阅读心得:

马斯洛的著述没有弗洛伊德的阴暗庄严,没有埃里克森的温文尔雅,通篇洋溢着无限的激情。他用暖阳般的笔调和优美的文辞,描述自己对人性的设想与探索,将高深的心理学问题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正因为他对于人性的探索是如此的满怀热情、无所畏惧、毫不顾忌、充满想象力,才让我们在阅读时不时生出敬意,震撼之余深受启发。

金句摘要:

尽管人类可能是自私、贪婪、好斗的,但这些并非最根本的天性。透过表层,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天性,我们会发现最基本的善良和尊严。当人们表现得不那么善良和正派时,那只是因为他们正在对压力和痛苦做出反应,或者因为安全、爱和自尊等基本的人类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沙盘游戏疗法手册》【美】特纳Turner, B. A.)

 

 

内容简介:



《沙盘游戏疗法手册》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工具书,以理论、理解及操作体验和临床实践为基础,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沙盘游戏治疗的整个过程。本书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概念”,主要介绍沙盘游戏治疗是如何工作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历程概念”,着重介绍沙盘游戏治疗中的疗愈与转化;第三部分介绍“沙盘游戏的操作概念”;第四部分是“案例展示”。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Barbara Turner曾跟随朵拉·卡尔夫(Dora Kalff)学习,是沙盘游戏疗法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Sandplay Therapy)的注册沙盘游戏治疗督导师,她从事沙盘游戏治疗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是她在积淀多年之后的一部力作。非常适合对沙盘游戏疗法感兴趣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其他非专业人士阅读。

阅读心得:

本书触及到一定的专业深度,大略的涉及到了自性、原型、炼金术、脉轮,篇幅不多,很浅显,只是点到为止,深度内容不如《荣格文集》《荣格与炼金术》那么细致丰富,但已经足够了,毕竟是从沙盘为主的角度来触及的,后面的案例很多,对于专业的沙盘师或其他流派的咨询师来说,也会有很大收获!

金句摘要:

人的心灵具有自我疗愈和趋于整合的倾向(Jung,1960/1981)。这一倾向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被激活。在一系列三维沙盘图景的创造过程中,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冲突通过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对其混乱的心理内容进行有益的重整,从而实现心灵的疗愈和转化。借助超越功能的转化性特点,沙盘游戏的象征性过程即是一个将意识的自我(ego)不断调整,以期与自性(Self)(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核心原型)相协调一致的过程。

呈现在沙盘中的象征形式可以是单个沙具、沙具组合或是整个沙盘,而同一来访者制作的一系列沙盘则被称为一个沙盘历程(process)。沙盘游戏疗法可以促进心理创伤的弥合修复,激发潜在的发展潜能,能使来访者调整对自我和个人经历的感知,使其与自性相一致。在沙盘游戏历程中,来访者会逐步意识到根植于他(她)心灵深处的真正的自己。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澳】迈克尔·怀特


内容简介: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叙事疗法实践操作的指导,怀特把自己在治疗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涵盖了叙事疗法六大核心技术:外化对话、改写对话、回塑对话、界定仪式、重视例外事件和支撑性对话;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并激发治疗师个人的灵感,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

推荐理由: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迈克尔·怀特过世前出版、总结其二十多年治疗探索的大作。本书于2011年由鹿鸣心理引进正式出版后,成为国内从事叙事疗法实践人员的指导手册。时隔八年,该书由李明带领的翻译团队全面修订,鹿鸣心理升级打造后重新出版,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李明把《叙事疗法经典译丛》的出版,评价为“我国叙事疗法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强烈推荐!

阅读心得:

叙事实践的背后深深的镌刻着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理解过程。人因处境而受限,却同样可以在文本(或外部见证)的碰撞下扩大自己的界域,咨询师与其说是一个外部支持和助推者,不如说很好的给予了一个自我反思和体验的框架,沿着高级理解和人文的精神丰富自己故事的同时,也开启了当下新的可能性,而这可能性毕竟需要有对话,以使得概念得以发展。

金句摘要:

关于机能障碍和精神病理学的观念,模糊了人们行为的复杂性,很多观念是在来访者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这种权力关系(传统权力关系,在他们所处的关系中是制度化的)会严重干扰来访者按照其意愿塑造自己的生活,会给来访者带来强烈的挫败感,使他们得到一个结论,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有缺陷的。。。因为在这些传统的权力关系中,被视为反应了个人主动性的负责任的行为往往是那些为自己谋利益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有机会把个人的失败感放在这种常规化的语境中,找到支持的力量来抵抗现代权力的控制。



《辩证行为疗法:掌握正念、改善人际效能、调节情绪和承受痛苦的技巧》

【美】马修·麦克凯杰弗里·伍德杰弗里·布兰特里

 

内容简介:



辩证行为疗法最初是用来专门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随后被证明对一系列情绪问题的治疗成效显著,尤其是对以情绪失控和行为失控为特征的问题,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

辩证行为疗法教授四个方面的技巧,当某些情绪困扰你的时候,它们能够减少你情绪波动的幅度,让你更加平和。

1. 痛苦承受技巧;帮助你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弹性以更好地应对痛苦的事情,并且教你缓和消极环境带来的影响。

2. 正念技巧;帮助你忽略过去的痛苦经历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恐惧事情,从而更好地体验当下。

3. 情绪调节技巧;帮助你更清楚地认识你的感受,然后体察每一种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左右。目的是用非对抗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来调整你的感觉。

4.人际效能技巧; 帮助你通过新的方式来表达你的信念和需求,设定原则,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前提是维护你的社会关系和尊重他人。

推荐理由:

你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被情绪困扰或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准备好应对技巧并希望其发挥作用。无论你是专业人士或普通读者,不管你将此书用于进行辩证行为疗法治疗或仅是将此书作为心理自助的一个基础读本,你都将从中学到更好的情绪管理方法,获益良多。

阅读心得:

这本书不只针对边缘,而几乎是所有人掌控情绪、抽离生活的实用指导手册。建立心理弹性、正念、情绪调节技巧、人际效能技巧四类方式,每一类下面都有丰厚详实的实操指导。原来没有天生的情绪高手,心理治疗的策略在平时就在生活里一直无师自通的使用着。

金句摘要:

在辩证行为疗法中,平衡是指改变与接受。你需要改变在生活中给你和他人带来麻烦的行为,但同时接受真实的自己。这听起来有些矛盾,但这正是治疗的关键。辩证行为疗法的基础是接受并改变,而不是接受或改变。从许多方面讲,全盘接受就像平静的祈祷,内容是:“请赐予我平静的心来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一切,请赐予我智慧去明辨是非。”


心智化临床实践》【美】Jon G.Allen等

 

 

内容简介:



正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John.G.Gunderson所言,对于各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而言,提升心智化功能是心理治疗能够取得疗效的核心校正过程,所校正的是与早年依恋关系中的缺失直接相关的心理结构和功能。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著作,是从事心智化临床实践的专业人士的必读教材。

推荐理由:

《心智化临床实践》集临床智慧及深刻的人文精神为一身,为读者呈现了专业的、客观生动的和知性的心智化治疗,并为心智化临床实践提供了大量出色、精巧、有益的指导。《心智化临床实践》必定会成为致力于丰富自身临床技能、加深对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解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及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最爱,相信各种从业背景和治疗取向的临床工作者也会从《心智化临床实践》中受益。

阅读心得:

本书是关于心智化的一本基础入门科普类读物。目前心智化的理念与依恋、主体间、现象学等的融合是一种对心理认识以及心智治疗取向的一种大趋势。这个趋势的特定是,强调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对话,如神经生物学、精神病学、现象学、发展心理学等;强调心身一体的概念,情绪、认知、行为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当然作为过去对认知的强调抵消平衡,相反目前有一种对情绪的侧重强调;强调人际互动的相互性和主体间性。心智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连接点。

金句摘要:

大部分我们都对于某给定时刻思维状态的心智化,例如:“我刚才说的话似乎让你困扰了,你在想什么?”

拓展后的心理状态,我们可能会发现其他可能,例如在内疚中找憎恨,在愤怒中找恐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别的情绪?”

更安全的咨访关系有助于来访者在更大的氛围内进行心智化。

情绪是分层的。我们可以在变化情绪的维度上,不断扩展来访者的体验,从一个句子(也许是自动思维)到一个自传故事。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