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视窗>>心理研究>>正文
 
拒绝“容貌焦虑”,开启自洽人生
2021-06-22 09:00  

点开微博话题,搜索关键词“容貌焦虑”,#你有容貌焦虑吗#,#如何看待容貌焦虑低龄化?#,#容貌焦虑对你造成影响拒绝#,“容貌焦虑内卷到耳朵”……数十条热搜话题映入眼帘,相关话题阅读量总数超过10亿次。

2021年2月,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就容貌焦虑话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男生(9.09%)中严重容貌焦虑的比例比女生(3.94%)更高,而女生(59.67%)中度焦虑的比例高于男生(37.14%)。

◆“容貌焦虑”是什么?

“容貌焦虑”是指个体忧虑自己外貌达不到外界对于美的标准,预期会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处于担忧、烦恼、紧张、不安的情绪之中,在行为上,表现出经常检查和调整自己的外貌。——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长相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好看而产生的焦虑感。

谁在制造“容貌焦虑”?

一、社会审美与社交焦虑。

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解读是不同的,但是如今的社会对于外貌的审美却逐渐单一,趋向一致。当个体进入社会情境,会担忧自己的外表达不到外界关于理想美的标准而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担心他人因外貌而不喜欢自己,进而产生容貌焦虑。而高颜值仿佛总是会产生“光环效应”。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那些容貌和身材姣好的人有更好的内在品质,即“颜值即正义”。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少研究都表明,那些长得好看的人确实更加自信、有趣、善于交际和更加成功。因为这些具有外貌优势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更多关注甚至优待,也有更多的机会。

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表的重要性时,对于自己可能不够好的焦虑就产生了。

二、时尚媒体暴露与自我客体化。

时尚媒体暴露会给个体施加压力,迫使个体把自己当做基于外表而被观看和评价的客体来对待。自我客体化是指长期经历性客体化的个体,内化他人的视角,重视个体身体特征而不是能力属性,将自己的身体特征作为客体来评价。自我客体化使个体表现出习惯性、持久地监视自己的身体,并与社会理想体型相比较,由于社会理想体型通常难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个体一系列的消极心理结果。

三、颜值经济与社会比较

当下社交媒介发达,信息传播多元,个人对容貌的判断极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好看的男性和靓丽的女性可以引来更多的关注、点赞,用人单位招聘时多青睐于高颜值应征者……这些都在不经意间助推了颜值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个体在外貌上的社会比较现象。

如何摆脱“容貌焦虑”?

实际上,有了这个焦虑,我们也有了动力。每个人都开始收拾打理自己,希望自己看起来“美”一点。多元开放的社会,也给了每个人追求不同的美的机会。但如果人们不明白所谓“美”的实质,就很容易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走偏(比如一味追求“白幼瘦”)。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最真实的自己。增强个人自信心、判断力,鼓励多元审美,重塑媒介环境,是应对“容貌焦虑”的有效举措。

总的来说,面对“容貌焦虑”有两个关键:一减一增。一是减少身材、体重、外貌在自我价值评估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增加其他生活领域,比如家庭、工作、朋友、爱好等在自我价值评估中所占的比重。

你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减少因为负面的身体意象所引发的检查身体行为。

减少自己检查体重的频率,减少自己照镜子的时长,减少自己刻意测量、拍照、捏戳自己身体等行为。因为检查不会改变你的身材、体重、外貌,只会强调你对自己外表的满意。

(2)减少因为负面的身体意象所引发的逃避行为。

不要因觉得自己不好看而低头垂脸避免他人目光,不要因身材不好而拒绝自己喜爱的服装;不要因有人不喜欢我的长相而避开人群,因为越多的逃避行为越会增加你的负面情绪,使你的身体意象越消极。

(3)减少因为负面的身体意象所引发的对比行为。

不要看到别人就开始把别人的身材、体重、外貌和自己的进行对比,请把注意力放到其他方面上去,比如:这个人有怎样的性格?这个人有怎样的表情?这个人说了什么话?这个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

(4)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那些对于自己重要的事情之上,而不是让自己的身材、体重、外貌过多地占据自己的生活。

实质上“健康”才是最核心的“美”,同时也是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路径。

当我们有了容貌焦虑而开始学习穿衣打扮化妆时,也需要同时启动合理膳食、科学健身、规律作息,以及不断的自我能力的提升,才能从内而外散发出自信、健康的笑容。

(5)最后,请记住,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感恩,我们要关心爱护自己的身体,并珍惜这份“臭皮囊”

不论这份皮囊是光鲜与否,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不可能活着,体验这个世界,去进行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呼吸、比如行走、比如去爱与被爱、比如去旅行。

与此同时,还有几个普遍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的情绪。

(1)冥想

集中注意力到你当前的状态上,如呼吸和身体的感觉。长期冥想可以使大脑更加有效地处理信息。

(2)运动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每周至少进行2.5小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1.5小时剧烈有氧运动,以及每周2次至少30分钟的量训练。

(3)听舒缓的音乐

听音乐可以使大脑释放多巴胺(“快乐”激素),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放松。此外,学习一项乐器、创作音乐和唱歌有同样的作用。

(4)写日记

反思每天发生的事情能够确定压力源,有助于剖析自己的情绪。睡前写下当天的事情对我们造成的压力,包括身体和情感上的感觉,以及如何处理压力,改善情绪反应。

(5)抱抱宠物

宠物能够帮助我们的大脑减少压力激素皮质醇的产生,并增加5-羟色胺的水平(使人感到放松的激素)。

(6)倾诉

产生不良情绪时,与朋友、同学、亲人聚一聚,向他们倾诉积郁的消极情绪,能够使我们获得情感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7)转移注意力

不要放纵自己被悲伤情绪淹没。尝试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用忙碌冲掉不愉快,也可以读一本轻松的书或看一场有趣的电影。

(8)调整呼吸

当处于压力状态时,要放慢呼吸,同时尽量往后卷舌。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平复情绪。

(9)适度宣泄

动情而哭时会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去除压抑情绪的化学物质。强忍住想哭的念头,身体反而易受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10洗个热水澡,睡一觉

睡眠能够通过缓解疲劳,降低坏情绪对人体的影响。如果遇到不太严重的情绪问题,那就洗个热水澡,休息一下。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