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视窗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视窗>>心理研究>>正文
 
健康中国巴渝行12月主题06丨如何克服“恐艾”心理?
2021-12-02 11:53  

导语: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将能欣欣向荣。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为了让大家珍惜、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各界专家发布“健康中国巴渝行”12月主题科普,让我们携手抗艾,与爱同行。

一听到“艾滋病”,很多人可能存在恐慌心理,谈“艾”色变。的确,艾滋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可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甚至罹患恶性肿瘤,并且,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发现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那么,“恐艾”心理是怎么回事,人们又应该如何克服“恐艾”心理呢?重庆市健康教育所特邀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罗捷,向大家讲解“恐艾”的那些事。

“恐艾”的这些情绪 需引起重视

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AIDS)/艾滋病病毒(HIV)有着强烈恐惧感,可伴随程度不等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特定混合性神经症状。不管是怀疑自己可能有感染风险、尚未确诊的人,还是已经确诊的艾滋病感染者,可以都会遇到诸如恐惧、愤怒和抑郁等情绪。

恐惧感: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最为多见的是害怕被传染上此病且罹患其他重病、出现死亡,特别是害怕在单独和痛苦中死去。

失落感:该病患者在其生活和志向、身体诱惑力和能力、性关系、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性以及独立性方面均有失落感。最常见的失落感或许是感到失去了信任。

焦虑感:整天紧张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健康问题的担心,担忧艾滋病恶化、发展,或者出现新疾病、药物引起副作用等。

抑郁感:健康的丢失,出现“6无”症状,即(无乐)郁闷不高兴、(无趣)对事物缺乏兴趣、(无助)感到孤立无援、(无力)身体乏力和脑力减弱、(无欲)食欲性欲降低、(无用)极度失望、自伤自杀或罪恶感。

内疚感:对患病可能引起爱人和家庭特别是儿童的悲痛而内疚,同时还会联想起以往使他人感到痛苦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可能更感自责。

愤怒感:对不幸生病表现出愤怒,常常感到(或有关他们的信息)没有受到很好的或不被重视的管理。发怒时可能会以自我破坏、自杀等行为方式发泄。

烦恼感:对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将HIV传染给他人、在疼痛中或不尊严地死去等问题感到烦恼,害怕在社会、职业、家庭和性方面受到敌视及排斥。

顾虑感:担心死亡来临、孤独和失去理性控制可出现精神上的寄托以及寻求宗教支持。可出现犯罪,内疚、请求饶恕、和解以及容忍等行为。诊断时,将出现许多顾虑。发生新的感染、患有肿瘤以及在重度劳累时,都可出现明显的情绪和心理影响。

疑病症: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极小的身体改变或不适感觉均能导致疑病症,同时会主诉许多躯体方面的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问题或心慌胸、出汗、周身疼痛等。

克服“恐艾”心理 牢记这几点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恐艾”的不良情绪,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自我调整:

1)正确认识:人们对“艾滋病”惧怕、恐慌、焦虑情绪,是正常情绪反应,对威胁产生不良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身体内肾上腺素增加,亮起“红”灯,提醒人们规避风险,逃离是非之地。

2)接纳情绪:当被诊断感染艾滋病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艾滋病毒检测的结果是错误的,这是正常的第一(否定)反应。但否认可能是危险的,在这种情绪下,人们或许不能及时采取某些预防措施或立即开始使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以及寻求必要的帮助和医疗支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带着问题去生活,你应该面对现实,接纳恐慌和焦虑,可以和你信任的人谈谈你的感觉,这是得到你需要的照顾和支持的第一步。

3)释放情绪:许多人对如何感染病毒感到不安,或者因为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而感到愤怒。这些感觉通常与接收到诊断结果后的无助感和崩溃感有关。有时可通过大声哭出来或锻炼身体或找人倾吐自己的不适或烦恼,得到其理解和支持。

4)放松方法:想象放松法(想象走在乡间小道上,周围鸟语花香,蓝天白云。或躺在海边沙滩上,天空海鸥在飞翔,倾听海浪波涛的声音)。腹式呼吸法(鼻子呼吸,吸气时腹部胀满,停顿5秒,再分四口把气呼出,重复12次)。肌肉放松法(依头、颈、胸、腹、上肢、下肢、臀部,先紧张后放松)。

5)阳光心态:通过一分为二、辩证思想,换位思考问题,达到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凡事多朝好的方面去思考和行动,相信医学、相信医生,齐心协力战胜病魔。

    如果长期感到悲伤或者陷入焦虑、愤怒情绪,你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治疗,从他们那里你可以获得所需的支持,克服焦虑、战胜恐惧、走出抑郁、摆脱强迫、化解烦恼。心理健康不仅对艾滋病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患者家人及其他人来说也举足轻重,因此,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社会关心、家庭治疗,对有效地改善情绪、调节心态,提高患者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