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最新动态>>正文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委员应知应会资料清单
2024-04-29 16:30  

参考书目:

书目

作者

1.《心理委员标准化教程》

詹启生、刘正奎、吴捷、姚斌、李永慧等

2.《心理委员督导360问》

詹启生、刘卉、姚斌、刘明波、余金聪、陈娟、李永慧

3.《心理委员培训手册》

张明、魏义梅

4.《心理委员工作蓝皮书》

詹启生、姚斌、张影侠等

5.《心理委员倾听能力评估与训练》

詹启生、刘美、张含悦

6.《大学生心理委员培训教程》

郑文红、薛红霞、刘霞、刘爱芹

7.《高校心理委员培训教程》

李晓波、谢钢

8.《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詹启生


中心网相关资料索引

1.中心概况

https://xlzx.cqnu.edu.cn/zxjj/zxgk.htm

2.中心信息

https://xlzx.cqnu.edu.cn/zxjj/lxwm.htm

3.心理委员职责规范

https://xlzx.cqnu.edu.cn/nr.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473&wbnewsid=3795

4.朋辈支持

https://xlzx.cqnu.edu.cn/erji.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459


目录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基本信息

第一章心理委员工作概述

第二章心理委员应掌握的心理健康标准

第三章常见发展性心理问题及识别

第四章心理委员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识别

第五章心理委员应掌握的心理危机知识

第六章心理委员的人际沟通技术

第七章心理委员需要了解的心理疗法与技术

第八章心理委员如何应对学业问题

第九章心理委员如何应对专业与职业发展

第十章心理委员对家庭问题的应对

第十一章心理委员对宿舍关系的应对

第十二章心理委员如何应对恋爱问题

第十三章其他人际交往问题

第十四章心理委员如何应对网络过度使用问题

第十五章心理委员的性别、专业、人际关系与其工作实务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基本信息

1.中心电话:023-65910269

2.中心地址:校友会堂底楼117室(预约接待室)

3.中心全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4.“一廊五区”分别是:心灵长廊、咨询服务区、休息等待区、接待服务区、充电赋能区、教育功能区。

5.中心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7:30 /晚上19:00-21:00

6.“4446”的工作格局指什么

(1)“四专”:专门机构、专职岗位、专业队伍、专项经费;

(2)“四类”:课程教学、心理活动、危机干预、咨询服务;

(3)“四级”:学校、学院、班级、宿舍;

(4)“六维”:自知自助、朋辈互助、医校联合、部门协作、家校联动、校校合作。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合力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良性发展。


第一章 心理委员工作概述

1.心理委员工作发展的四个阶段

(1)初期探索阶段(2004年-2006年)

(2)协作发展阶段(2006年-2017年)

(3)制度建设阶段(2017年-2019年)

(4)全面深化阶段(2020年-2022年)

2.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1)保密原则

(2)全班的心理问题工作

(3)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学生心理变化

(4)对本班同学观察到的“常见心理问题”与“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

(5)对“常见心理问题”实行“零报告”制度

(6)对“应急心理问题”实行“即时报告”制度

(7)面对同学寻求心理援助,应严格按手册提供的“心理学常识和心理咨询常识”进行,超出能力范围时,应及时转介校心理咨询中心

(8)协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一年一度全班同学的心理建档工作

(9)组织全班性的心理健康活动

3.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1)自身心理健康维持的示范者

(2)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宣传者

(3)同学心理健康维护的支持者

(4)心理危机问题学生的发现者

4.基于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心理委员工作职能及要求

(1)遵纪守法

(2)注重心理疏导

(3)不诊断、不治疗、要保密

(4)不伤害

5.相关部门对心理委员工作的监督和支持

(1)不影响学业,服从管理

(2)分级处置、及时报备

(3)专业培训、定期学习

6.心理委员在任职过程中涉及的专业伦理

(1)伦理总则

①无伤害原则

②自主原则

③守正原则

(2)心理委员工作伦理包含

①责任

②能力

③道德和法律标准

④公开声明

⑤保密

⑥受助者福利

⑦准专业关系

⑧咨询技术的应用

7.心理委员制度和朋辈咨询之间的共同点

(1)主体身份

(2)受助者身份

(3)主体的资格

(4)工作职责

(5)工作特性和优势

(6)局限和困难

(7)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地位

8.心理委员制度和朋辈咨询之间的不同点

(1)职责范围

(2)对象范围

(3)管理机制

(4)工作方式

(5)局限和不足

9.心理委员的工作方式

(1)学习相关心理知识,打好知识理论基础。

(2)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导向,提高班级学生心理素质,推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调节学生情绪,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协调班级关系,关心、关注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学习生活,运用切实有效的办法改善其周边环境,促进其心理状态的调整。

(4)对有必要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咨询工作,必要时为其预约专业心理教师或心理医生。

(5)建立班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班级同学的心理危机能及时做出反应参与于预。

(6)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反映学生中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研讨,接受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心理委员应掌握的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自我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知(认知)、情(情绪、情感)、意(意志)、行(行为)统一,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2.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标准(10条)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7)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3.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7条)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自我评价正确

(5)人际关系和谐

(6)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7)逆境应对能力强


第三章 常见发展性心理问题及识别

1.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连续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和生理发育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教育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3.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青年期

(1)青年期的智力发展:个体在青年期智力结构已经基本成熟,在稳定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表现出高于其他发展阶段的特点。

(2)青年期的情感发展:随着知识经验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的情感水平日益提高,并稳定成为个体的个性特征。

(3)青年期的个性发展:青年期是个性塑造和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年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稳定,情绪情感表达和反应特点也逐渐模式化,自我意识发展成熟,个性品质的各个部分基本稳定,个性发展成熟。

4.发展性心理问题概念

一种理解是与心理发展相关的心理问题。一种理解是与希望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相关的问题。

5.大学生出现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背景

(1)高中以前学习生活太单纯,缺乏对自我、对社会的思考与实践

(2)教育教学内容中缺乏心理发展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

(3)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和要求更高

(4)大学生毕业就要走向社会,需要在大学期间完善自我

6.常见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识别

(1)学业问题

①学习动机不明

②学习效率低下

③学习缺乏规划

(2)专业与职业发展

①专业认同低

②职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③就业与发展的冲突

(3)宿舍关系

①相互冷漠疏远

②内部矛盾冲突

③宿舍小团体间矛盾

(4)恋爱问题

①单相思或爱情错觉

②失恋

③恋爱受挫

④恋爱与学业矛盾

(5)家庭问题

①家庭教养方式问题

②家庭关系问题

③家庭经济问题

(6)人际交往问题

①社团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②师生关系问题

③与实习单位的关系问题

(7)网络成瘾问题

①网络依赖

②孤僻

③适应不良


第四章 心理委员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识别

1.抑郁症的概念

是一种显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悲观厌世,产生自杀的念头或行为。

2.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情绪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行为减退。

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几乎每天和每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

(2)几乎每天和每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的兴趣或乐趣都显著减低

(3)显著的体重减轻(未节食)或体重增加,或几乎每天都食欲减退或增加

(4)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由他人观察所见,不仅仅是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或反应迟钝)

(6)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倦乏力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无用或过分地、不恰当地自责自罪(可以达到妄想程度,且不

仅限于责备怪罪自己患了病)。

(8)几乎每天都感到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

是他人的观察)。

(9)反复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死亡),反复出现自杀意念(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有

自杀企图,或者已有具体的计划准备实施自杀。

以上症状不是某种物质(药物)或躯体疾病导致。

4.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两者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患者精神活动完全正常。

5.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1)情绪高涨

(2)思维奔逸

(3)意志行为增强

6.躁狂发作的诊断

(1)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2)睡眠需要减少(例如,只睡3个小时就感到休息够了)。

(3)比平时话多,或者有一种需要不停讲话的紧迫感。

(4)意念飘忽,或者主观上体验到思维奔逸。

(5)注意力随境转移(即注意力很容易被不重要和不相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既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是别人观察到的

(6)有目的的活动增多(不论社交、工作或学习,或者性生活),或精神运动性激越(即无目的、无目标的活动增多)。

(7)过分地参与一些很有可能造成痛苦后果的活动(例如,无节制地大量购物,轻率的性行为或愚蠢的商业投资)。

以上症状不是某种物质(药物)或躯体疾病导致。

7.厌食症的概念

指患者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后,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类精神疾病。

8.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1)相对于需求而言,在年龄、性别、发育轨迹和身体健康的背景下,因限制能量的摄取而导致显著的低体重。显著的低体重被定义为低于正常体重的最低值或低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最低预期值。

(2)即使处于显著的低体重,仍然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变胖或有持续的影响体重增加的行为。

(3)对自己的体重或体形的体像障碍,因为体重或体形产生对自我评价的不当影响,或

持续地缺乏对目前低体重的严重性的认识。

9.贪食症的概念

指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地、冲动性地暴食,继而采用自我诱吐、禁食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类精神疾病

10.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暴食

(2)反复出现不适当的代偿行为以预防体重增加,如自我诱吐、禁食、过度锻炼等

(3)暴食不适当的代偿行为同时出现,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一次

(4)自我评价过度地受身体的体型和体重影响

(5)该障碍并非仅仅出现在神经性厌食的发作期

11.强迫症的概念

以不被主观意志所控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意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

12.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1)存在强迫观念或(和)行为

(2)强迫观念或行为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每天至少1小时),引起巨大的痛苦,明显扰乱其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

(3)强迫观念或行为不是由于药物或物质滥用,或其他身体疾病所导致。

(4)这些困扰无法更合理地被其他精神障碍解释(如过度担心可见于广泛性焦虑障碍;关于外形存在先占观念可见于躯体形式障碍等)。

13.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是以基本人格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14.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2)思维障碍

(3)情感障碍

(4)意志、行为障碍

15.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具备下列症状的2项以上,每项症状均应在1个月的大部分时间内呈现(经有效的治疗可能少于一个月),且至少包括①②③项症状中的1项

①妄想

②幻觉

③言语紊乱

④显著紊乱或者过度紧张的行为

⑤负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

(2)自起病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患者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功能水平显著地低于起病前,例如工作、自我照料等。儿童和青少年则是人际、职业或学业功能未能达到语气的发展水平

(3)此病症至少持续6个月,这6个月至少有1个月达到标准(1)

(4)此病症不是由于药物或物质滥用,或其他身体疾病所导致


第五章 心理委员应掌握的心理危机知识

1.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危机是个体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2.心理危机的分类

(1)发展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

(3)存在性危机

3.心理危机干预发展阶段

(1)冲击期

(2)防御期

(3)解决期

4.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

(1)情绪方面

(2)认知方面

(3)行为方面

(4)躯体方面

5.心理危机排查的重点对象

(1)在学校心理普查中发现的、有潜在心理危机或较重心理问题或自杀倾向的

(2)新生中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遭遇打击或突发事件而导致心理问题者

(4)学习与发展受挫的学生

(5)情绪或行为有明显变化或异常的学生

(6)个人患有严重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学生

(7)人格有明显缺陷者和缺少社会支持的学生

(8)既往有自杀未遂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6.自杀危机的识别

(1)遭遇家庭变故、失恋、意外伤害或性侵犯、重大挫折等生活事件,并导致严重的心理困扰

(2)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3)个性、生活习惯有忽然的改变,给周围人感觉异常

(4)情绪或行为突然明显异常

(5)无故缺课、迟到早退,成绩骤降,想退学,或者离校出走。

(6)不明原因地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诉说告别的话、烧毁日记,行为紊乱或古怪

(7)和同学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开自杀方面的玩笑,看有自杀情景的电视、电影或相关文学作品,在网络空间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中流露出主题为无望、愤怒、脱离社会、自杀或者死亡的语言消息。

(8)出现幻觉、妄想等异常心理,总是听到别人在谈论自己,感到有人跟踪自己或见识自己,感觉有人想谋害自己

(9)已经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或有家族精神病或自杀史的

7.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来缓解或消除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的压力,让其心理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未来心理危机的再次发生。

8.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与步骤

(1)确定问题

(2)保证求助者安全

(3)给予支持

(4)寻找并验证替代的解决方法

(5)制定计划

(6)得到承诺

9.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理委员作用的发挥

(1)通过倾听和共情等技巧给予他精神支持,向他表达我们的关心,并运用开放式提问的技巧询问他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所需要的帮助。

(2)鼓励他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认可他情感上的痛苦感受,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4)必要时评估他的自杀危险程度。

(5)对自杀赋予新的看法。

(6)帮助他找到内在的资源。

10.心理委员帮助自杀危机学生的注意事项

(1)心态要平和,心态要健康,不要有包治百病的思想,以免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2)不要过分承诺难办的事,万一兑现不了可能会导致连续自杀明智的做法是表达出你的关心和诚意即可此时自杀者最希望的也就是需要有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关注他而已。

(3)不要认为自杀者都是懦夫相反自杀是一种需要极大勇气的行为,我们应当将自杀作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极端方式来看待因此在谈话中不要对自杀者流露出轻视,否则不利于交谈的继续。


第六章 心理委员的人际沟通技术

1.倾听的基本原则

(1)尊重

倾听的时候焦点尽量落在对方身上,努力去听懂对方。

(2)接纳

无论对方的内在历程如何,我们都不做评判。

(3)关注

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不仅是用耳朵听,更要用“眼睛”听、用“心”听。

2.倾听的误区

(1)急于表达

(2)急于判断

(3)过度关注细节

(4)过度使用猜测

3.如何恰当地提问

(1)尊重对方

(2)适当变换句式

(3)运用积极暗示

(4)适当使用肢体语言

(5)恰当处理沉默

4.积极关注能力的提升

(1)辩证客观

(2)避免盲目乐观

(3)反对过分消极

(4)实事求是

(5)保守秘密

(6)善于观察


第七章 心理委员需要了解的心理疗法与技术

1.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定义:

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2.合理情绪疗法的四个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

(3)修通阶段

(4)再教育阶段

3.合理情绪疗法的注意事项

(1)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对于那些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求助者,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这些人虽有可能解决情绪困扰,减少他们自我困扰的倾向性但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

(2)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领悟力较强的求助者更有效果。

(3)利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4.放松技术基本定义:

又称放松训练或自我调整疗法,是指通过个体主动放松,来增强对有机体自我控制力的一种方法。

5.正念技术基本原理

(1)初心。保持好奇心,把面对每一次的事物接触,都当作是第一次面对,尝试保持新鲜的经验。

(2)接纳。实际体察自己或是外在,对于面对事物的身心现象,接纳思绪或是环境的本来样貌。

(3)不评断。保持纯然的觉察,而不对种种身心经验,如感受,想法,身体,感觉等做好或坏的评判和取舍。

(4)自我慈悲。接纳自己并珍惜自己,接受原原本本的模样,在当中发展出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并且不要对于身心做出自我伤害,人格批判。

(5)平等心对身心所有的经验都以欢迎和温柔的方式面对,让注意力可以平均于身体的内外自由自在的改变。

(6)不刻意努力,当念头或思绪产生时,就让身心停留在当下的状态不需要压抑或是逃避,在正面当中也不强求达成任何预设目标,或者希望在正念当中改变或得到什么。

(7)顺其自然,平静地看着事物的本来面貌,接受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也顺应事物的变化或节奏,在这当中观察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身心不需要妄加施与压力。

6.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定义:

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依据心理学相关原理,借助于行为训练来提高团队成员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与手段。

7.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机理

(1)体验激发情绪,根据要培养的心理素质设置一定的情境和训练内容,让受限人员在特定的情境训练中去感知情绪,行为等心理上的变化。

(2)行为改变认知,训练过程中,培训是对参训人员进行相应认知调试,并在结束时做总结性点评,是行为训练上升到认知改变的层面。

(3)习惯积淀品质,通过反复训练、持续强化和巩固训练效果,使授权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积淀成受训者必须的基础心理品质。


第八章 心理委员如何应对学业问题

1.学习目标偏差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目标不够明确

(2)目标脱离现实

(3)目标过于功利

(4)目标偏离学习

(5)学习目标缺失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1)学习目标偏差问题

(2)学习兴趣缺乏问题

(3)学习动机不当问题

(4)学习方法不适问题

(5)考试焦虑问题

3.心理委员如何应对学业问题

(1)注意信息收集,有效辨识学业问题

(2)发挥榜样作用,提升学业积极态度

(3)关注入学交流,促进新生学业适应

(4)优化学习方法,建设有效学习氛围

(5)注重陪伴支持,引导合理应对考试

(6)保持积极心态,共同应对毕业问题


第九章 心理委员如何应对专业与职业发展

1.大学生专业与职业发展的心理困扰

(1)不喜欢当前主修专业的困扰

(2)自感不适应所学专业的困扰

(3)担心未来就业前景的困扰

(4)转专业失败的困扰

(5)多份职业的选择难以决定的困扰

(6)成绩不好就业自卑的困扰

(7)求职过程受挫的困扰

(8)因选择就业地与家人发生分歧的困扰

(9)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的困扰

2.心理委员的应对与朋辈互助

(1)陪伴同学,识别危机

(2)抚慰同学,度过困境

(3)宣传疏导,心理建设

①积极调适,合理宣泄

②认识自我,优化人格

③改变非理性信念

(4)力不能及,求助师长

(5)示范引导,助力就业力提升

①增强对职业和专业了解的能力

②探索自我认知的能力

③提升职业和专业的决策力

④提供适当就业指导,提升求职力


第十章 心理委员对家庭问题的应对

1.大学生常见的家庭困惑

(1)经历早年家庭创伤

(2)父母离异

(3)家庭暴力、冲突或父母关系不良

(4)亲人丧失

(5)留守儿童经历

(6)家庭经济困难

2.心理委员对家庭问题的应对

(1)促进朋辈关系,建立工作基础

①从共同点开始交流

②从客观事物出发

③赞美和积极评价

④尽可能与对方保持行为同步

⑤着力当下事实,畅想未来计划

(2)了解家庭系统,做好问题评估

①评估家庭结构

②家庭角色

③家庭功能水平和风格

④隐性系统影响

(3)识别互动模式,重新建构行为

①鼓励发展新关系

②加深自我认识,识己长短

③重构行为模式,形成行为脚本

(4)增加社会支持,促进家庭沟通

①增加社会支持

②家庭沟通能力提升

(5)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提升家庭心理保健意识

(6)识别常见家庭问题类型,注意工作侧重点


第十一章 心理委员对宿舍关系的应对

1.宿舍关系常见问题表现

(1)宿舍中的生活习惯问题

①日常作息时间不同

②个人卫生习惯不同

③家庭成长环境不同

(2)宿舍中的性格差异问题

①性格差异

②气质差异

(3)宿舍中的学风问题

(4)宿舍中的特殊学生问题

2.宿舍关系问题的应对

(1)创设宿舍人际交往环境

(2)鼓励宿舍人际交往意愿

(3)开设宿舍团体心理活动

(4)锤炼宿舍人际交往技巧


第十二章 心理委员如何应对恋爱问题

1.大学生常见恋爱问题

(1)不曾出现的那个他(她)

(2)是喜欢还是爱

(3)爱在心,口难开

(4)开口说“不”好难

(5)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

(6)学习和恋爱如何兼得

(7)恋爱中的“老人言”

(8)失恋后我该怎么办

2.大学生失恋的原因

(1)恋爱动机不明确

(2)恋爱是一门学问

(3)能力缺乏

3.心理委员对恋爱问题的应对

(1)帮助同学理性看待爱情

①爱情需要机遇

②爱情需要发展

(2)帮助同学掌握表达爱的能力

①帮助同学解决“不敢表达”

②帮助同学解决“不会表达”

(3)帮助同学学会“接受”和“拒绝”

①增强接受爱的能力

a.引导同学树立对爱情的合理认知

b.帮助同学加强对自我的接纳

c.辅导同学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d.鼓励同学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②掌握拒绝爱的技巧

a.要以尊重对方为主

b.看场合,再拒绝

c.表现友好,先肯定再拒绝

d.短暂延迟,可暗示你有为难之处

e.使用非防卫性语言,但一定要表述清楚

(4)帮助同学解决恋爱中的冲突

①化解恋爱双方的冲突

a.引导同学接受对方指出的不足

b.引导同学给时间让双方冷静下来,不断完善自己

c.支持同学多欣赏少挑剔,心平气和的沟通

d.引导同学不要强迫对方为自己付出

e.引导同学认识到信任是认识爱的前提

②解决爱情和学习的冲突

a.真正的爱情能够唤醒双方的力量和潜在的才能

b.把握爱情的“度”

c.共同树立合适的目标,互相学习和成长

③解决和父母的冲突

a.引导同学理解父母反对恋情的初衷

b.鼓励同学尊重父母与自己的差异

c.帮助同学反思自己的恋情存在的问题

d.引导同学不急于做出恋爱的重大决定

(5)帮助同学正确面对失恋困扰

①为失恋的同学提供心理支持

a.鼓励同学合理宣泄

b.引发同学积极转移

c.引导同学将失恋升华

②为失恋中的同学提供心理援助

a.坚持保密原则

b.依据所学知识,敏锐观察并密切关注失恋同学心理变化动态,不夸大、不引申,记录内容务必真实客观,而且谨慎保管、严加保密、定时销毁

c.心理委员对本班失恋同学提出心理援助时,应严格遵守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咨询技能。

d.在班级组织相关主题的心理团辅活动


第十三章 其他人际交往问题

1.大学生常见的其他人际交往问题

(1)大学生常见的师生关系问题

(2)大学生常见的社团人际关系问题

(3)其他类型的人际交往问题

2.师生关系的概念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3.大学生社团人际关系的概念

是指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以及这些人际关系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社团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中上下级的人际关系,社团成员与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关系。

4.心理委员如何应对师生关系问题

(1)首先在学习人际交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与教师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同时也需要与班级同学建立联结,开放自己,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们相处,力争与班内每一位同学都能进行良好的互动,进而为发挥班级同学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奠定基础。

(2)其次充分利用组织主题心理班会的机会,邀请辅导员参加,并设计一些辅导员可以参与的活动环节,促进教师与同学的近距离接触。

(3)最后通过组织研讨活动,如辩论赛的形式,帮助同学辩证地认识将自己的困难报告给辅导员的利与弊。

5.心理委员如何应对社团人际关系问题

(1)首先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适应社团人际关系,可以优先考虑通过系列活动促进班级同学成长与陌生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还可以组织跨班级、跨专业、跨年级甚至跨学院的人际互动体验活动。

(2)其次可以通过主题心理班会的形式,向班级同学分享参与社团可以锻炼的能力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3)再次通过组织班级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类的团队合作游戏、班级聚餐等,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同学分享感受与体验,增强班级凝聚力,协助班级同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最后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同学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应密切关注班级同学人际关系状态。

6.心理委员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冲突问题

(1)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向班级同学传播冲突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同学建立对冲突的合理认知方式。

(2)其次如果同学正在面临着冲突,心理委员可以积极地创造机会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起到初步的心理陪伴作用。

(3)最后有效沟通是解决冲突的重要途径,心理委员可以通过分享知识和组织角色扮演练习,帮助同学提升沟通能力。


第十四章 心理委员如何应对网络过度使用问题

1.网络过度使用的界定

主要表现为一种长期不自主的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重复过度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

2.网络过度使用的特点

(1)网络成为其日常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个体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心理。

(2)情绪行为明显波动。

3.网络过度使用的判断依据

(1)上网、下网的标准

a.上网标准:大学生上网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上网的时间不限定,可能每天有超过4小时的时间,同时上网的目的非常确定,就是他上网可能是打网络游戏或者是从事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b.下网标准:时间没有固定的规律,但是下网的原因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被动下网,可能是有客观的原因。

(2)起床和睡觉的标准

白天睡觉、晚上上网,作息习惯和正常大学生有差别。

(3)夜不归宿的标准

在网络上打游戏、看视频或者聊天,晚上可能存在在外面的网吧通宵上网、不回寝室的现象,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很大的变化。

(4)逃学旷课的标准

为了上网说谎、找理由请假或者不惜违反校规校纪,直接逃课、旷课。

(5)挂科、重修的标准

由于过度使用网络,不定期地逃课、逃学,造成挂科、重修等学业上的问题。

(6)交往困难的标准

因为通宵上网影响宿舍室友休息,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问题。

4.DSM-5中关于网络成瘾的九条标准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对戒断有紧张、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一旦上网就无法停止,无法自觉下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因为玩网络游戏减少其他方面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缺乏理智,知道了后果仍然继续网络游戏)。

(7)因网络游戏撒谎对其投入的时间与费用(为玩网络游戏会撒谎)。

(8)利用网络游戏来回避现实生活或者缓解负性的情绪。

(9)因玩网络游戏危害或者是丧失了其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5.心理委员面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应对策略

(1)心理委员帮助网络过度使用同学正确认识网络

(2)心理委员呼吁共同关注网络,通过丰富多彩校园活动合理引导控制

(3)心理委员从家庭角度理解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深层原因

(4)心理委员明确工作界限,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人员资源

(5)心理委员开展具体朋辈援助工作,帮助网络过度使用的同学

a.针对上网时间开展工作

b.针对学业受影响开展工作

c.针对人际回避开展工作

d.利用体育运动干预网络依赖问题

e.针对网络依赖心理开展工作


第十五章 心理委员的性别、专业、人际关系与其工作实务

1.不同性别的心理委员对其开展班级健康工作的影响

(1)班级男女比例影响着男女心理委员的数量

(2)按性别分开管理与共同协商交流是相辅相成的

2.不同专业的心理委员对其开展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影响

(1)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同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

(2)结合所学专业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特色工作

3.心理委员的良好人际关系包含要素

(1)静态要素

a.数量

b.亲密度

c.阶层结构特征

(2)动态要素

a.结识新朋友的速度

b.应对人际冲突的方式

4.心理委员如何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工作

(1)利用好影响与受影响规律开展工作

(2)利用不同角色开展与同学交流

(3)关注改选后的新心理委员,重建班级心理委员关系网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电话:023-65910193、65910192  邮编:401331